拉赫-曼尼諾夫Sergie Rachmaninov 1873-1943 俄國
病態美的鋼琴家兼作曲家
1873 年 4 月 1 日出生於賽姆約諾夫,出身名門,家族是俄羅斯貴族,父親擔任皇家禁衛隊隊長,擁有分封領土,然因父親不斷揮霍,加上共產主義興起農奴獲得解放,家族遂逐漸沒落。9 歲時母親呂波芙 . 布塔柯娃 ( Lyubov Butakova ) 帶著他離開父親,遷往聖彼得堡。
之後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就讀,在音樂院裡他天生的音樂才能使他都能輕易的通過考試,可是一般科目幾乎使他被退學。在姑姑的兒子建議下,拉赫曼尼諾夫被送往與尼古拉 . 慈威列夫學習。慈威列夫的訓練是出名的嚴格,他常將他覺得較有前途的學生安排在家裡寄宿,當然拉赫曼尼諾夫也不例外。他除了密集的鍵盤彈奏訓練外也經常去聽音樂會,看歌劇、芭雷與話劇。另外慈列威夫每週日都會在家裡舉辦聚會,莫斯科所有的音樂巨星都會去作客,其中還包括魯賓斯坦與柴可夫斯基。慈列威夫的寄宿生經常有機會在這些大師面前演奏,這讓拉赫曼尼諾夫學得不少經驗。
在夏天裡,慈威列夫會與學生離開莫斯科去別處避暑,通常是到南方的克里米亞半島,並在那裡學習基礎和聲學,以便回去莫斯科時能進入阿倫斯基的和聲班中學習。這個時候拉赫曼尼諾夫也開始自己學習作曲,不但寫了鋼琴獨奏曲,甚至還寫了管絃樂曲。
1888 年 15 歲時轉入表哥西洛第在音樂院的鋼琴高級班就讀,同時開始跟湯尼耶夫學對位,不過正當要開始發展他的作曲天份時卻受到恩師慈威列夫的阻撓,他認為拉赫曼尼諾夫是鋼琴家的料,作曲只會浪費了他的鋼琴天賦,所以當拉赫曼尼諾夫要求要有個人的鋼琴及琴房來從事創作時,跟慈威列夫起了相當嚴重的衝突,嚴重到他必須搬出慈威列夫的家,後來他只好搬到他姑母瓦伐拉 . 薩汀娜家住,而他也不顧一切地進入與聖彼得堡音樂院對立的莫斯科音樂院。之後於 1892 年 18 歲時贏得大金勳章,以最優異的成績自莫斯科音樂院畢業。
拉赫曼尼諾夫身高一百九十幾公分,身材高瘦,流著小平頭,看起來像個嚴肅的巨人,他的手掌奇大,曾經有人說他有末端肥大症,這樣的手掌寫出的鋼琴作品自然艱澀難以演奏。
拉赫曼尼諾夫個性執拗、嚴肅、沉默寡言,只有對少數至交才願意開口說話,同時對自我的要求和形象的維護非常重視,比較無法忍受別人對他作品的批評。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發表會非常失敗,不僅樂評界給予無情刻薄評價,一般人也都異口同聲對它交相責難,拉赫曼尼諾夫因此自信全失,有三年的時間他精神衰弱,無法寫出任何音符,他說:「我就像中風的人一樣,不知所措」。
自從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號交響曲】公演失敗慘遭批評之後,信心遭受瓦解的拉赫曼尼諾夫整整三年寫不出一個音符來,他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朋友介紹他求助當時莫斯科的心理醫師「尼可萊.達爾」,達爾的治療方式是在拉赫曼尼諾夫催眠狀態下給予自我暗示,告訴他一定能寫出優異的作品,這樣的治療果然奏效,他再度找回創作的信心,靈感如水庫洩洪奔湧而出,同年夏天1900 年便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 C 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他感激涕零的把這個作品獻給偉大的達爾醫師,一個幫助他度過生命難關的恩人。
第一樂章 : 中板
樂曲前八個小節如鐘聲般漸漸地由和弦引出憂鬱灰黯的第一主題,雲海般壯闊的旋律就此展開。降E大調的第二主題明朗激動,與第一主題互相交疊穿梭,在管弦樂團不時激動的怒吼下,鋼琴綻放如火樹銀花般的光輝,構成如狂風驟雨般壯麗的。
第二樂章 : 持續的慢板
這個慢板樂章是拉赫曼尼諾夫展現抒情旋律的驚人之作,充滿幻想的天籟迴盪全曲,狂想曲式的表白最後卻以寧靜甜美的鋼琴獨奏作結尾。
第三樂章 : 詼諧的快板
石破天驚的開端展開了迥異於第二樂章的陽剛之氣,第二主題出現時,樂曲的步調又突然墜入一片神秘的東方色彩,歷經幾番戲劇性的轉折之後,以強有力的歡呼,反映從崎嶇之中走向勝利的激動之情。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自問世以來便成為眾所注目的傑出作品,樂迷們無不臣服於它壯闊的樂曲架構,絢爛的鋼琴技巧與充滿浪漫樂風的抒情特質,聆聽這種糾糾葛葛,有很多話要說的樂曲並不輕鬆,一不小心還會勾起記憶中最不忍的某些回憶,但這首樂曲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正是因為其中的字字句句皆出自作曲家肺腑之言,是用眼淚與才華換來的燦爛之作。
1917 年蘇維埃政權成立,拉赫曼尼諾夫在革命中失去了大筆財富,共產黨對於藝術的檢查和管制,使得拉赫曼尼諾夫藉出國巡迴的機會走上逃亡之途,且終生未再重踏故土。45 歲時決定在美國紐約開創事業的第二春,並完成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二十世紀初他以大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的身份活躍於美國樂壇。
拉赫曼尼諾夫雖然是二十世紀的作曲家,可是他沿續的仍然是十九世紀由柴可夫斯基繼承下來的浪漫傳統,根據密爾斯坦的說法,他認為拉赫曼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除了保有了蕭邦音樂中的浪漫元素、李斯特大鋼琴家的巨匠風範、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旋律是俄國式的,悲切、哀傷、優美而富旋律,雖然有的時候稍嫌冗長,但卻是真摯情感的氾濫,聽他們的音樂,不能用貝多芬那種德國式的邏輯去要求或衡量。
拉赫曼尼諾夫晚年德高望重,許多知名演奏家都以他為首腦人物,包括鋼琴家霍洛維茲、小提琴家密爾斯坦、以及大提琴家皮亞提高夫斯基,他們都崇拜拉赫曼尼諾夫,以他為音樂權威。
1943 年病逝於美國加州,享年 70 歲。
拉赫-曼尼諾夫 的作品
OP.3 鋼琴獨奏曲 Morceaux de fantaisie
悲歌
No. 1 Élégie in Eb-
前奏曲
No. 2 Prélude in C#-
旋律
No.3 Melodie in E
丑角
No.4 Polichinelle in F#-
小夜曲
No.5 Serenade in Bb-
OP.10 鋼琴獨奏曲
圓舞曲
No.2 Valse
船歌
No.3 Barcarolle
OP.23 前奏曲 10 Preludes, Op.23
No.1 in F#-
No.2
No.4 in D
No.5 in G-
No.8
No.9 in Eb-
No.10
OP.32 前奏曲 13 Preludes, Op.32
No.1 in C
No.2 in Bb-
No.3 in E
No.4
No.5 in G
No.6 in F-
No.7
No.8 in A-
No.9
No.11 in B
No.13 in Db
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Piano concerto No.1 in -F#)
No. 1, Mov. 1
No. 1, Mov. 2
No. 1, Mov. 3
鋼琴協奏曲第二號 (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p.18 )
1.Moderato
2.Adagio sostenuto
3.Allegro scherzando
鋼琴協奏曲第三號 (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p.30 )
1.Allegro ma non tanto
2.Intermezzo
3.Finale: alla breve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Op.43 )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 1.Allegro Vivace
Theme. L'istesso tempo
Var 2. L'istesso tempo
Var 4. Allegro
Var 5. Tempo precedente
交響曲第二號 ( Symphony No.2 in e min,Op.27 )
四手聯彈
義大利波卡舞曲Polka italienne, for Piano 4-Hands (1906)
俄國狂想曲Russian Rhapsody in E- for 2 Pianos (18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