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麥克杜威Edward MacDowell 1861 - 1908 美國

麥克杜威Edward MacDowell 1861 - 1908 美國

美國首位享譽世界的作曲家
麥克杜威在1861年12月18日於紐約出生,被尊稱為美國最優秀的作曲家。他以一個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的身分,聲譽流傳了整個20世紀。麥克杜威對音樂和藝術非常有天份,最後他決定專注於音樂方面。然而,從生活當中他相信"藝術的融合"( Affiliation of the Arts",也就是說各種藝術融合的要點,它能提昇創作者和觀眾的生活領域。在任職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主任時,他力圖成立美術系以便讓不同的藝術能交互融合,但他失敗了! 為了實現夢想,和妻子在1907年於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彼德堡成立了麥克杜威部落(MacDowell Colony),這是美國的第一個藝術家部落。這個部落提供麥克杜威紀念品的服務。
 
麥克杜威八歲開始學琴,到了15歲時已經被公認彈得很好了,於是便到了歐洲繼續深造,首先到了巴黎然後是德國,到了19世紀音樂發展的中心-貝多芬華格納的家鄉。在21歲時完成了第一首鋼琴協奏曲,獲得李斯特的讚賞。他最初定居再法蘭克福之後又搬到了威斯巴登(Wiesbaden),很多比較長的作品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包括了Modern Suite, Second Piano Concerto, 三部交響詩, 鋼琴作品和二重奏,合唱作品和歌曲等。這些作品都反映出其受德國浪漫樂派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他的聲望受到影響的原因,在大戰期間美國人強烈的反德意識,也使得美國人秉棄有關德國的任何事物。麥克杜威年少時離鄉前往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德國的傳統塑造他。當藍調音樂和爵士樂結合了美國傳統的古典音樂,人們對麥克杜威的興趣也退色了。
麥克杜威所畫的李斯特
 
麥克杜威在德國期間的作曲和鋼琴演奏,讓他的聲譽傳遍歐洲和美國。 1888年28歲從威斯巴登搬到了美國的波士頓,並在波士頓持續的作曲和演奏。1889年演奏自己的作品鋼琴協奏曲第二號,使得他的聲望更加的提昇。今 天大家最熟悉的作品應該是他在1896年發表的"森林寫生"(Woodland Sketches)中的"To a Wild Rose", 同年他的"印地安組曲"由波士頓家響樂團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在這之後,麥克杜威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主任的職位,他教授自己的見解"藝術的融合"( Affiliation of the Arts),這時正是他事業的高峰。同時擔任了羅馬美國學校的委員,這提供了麥克杜威在之後成立麥克杜威部落時的參考模式,也是"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的創立者。在1902年3月一場演出之後,他回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新校長Nicholas Murray Butler並不認同藝術在教育中扮演角色的看法,麥克杜威認為藝術應當是申請進入大學時的一個要件,也必須修得藝術學分才能畢業。在眾多的壓力之下,麥克杜威辭職並退休回到了他在彼得堡夏天的家。
 
麥克杜威的作品在他有生之年經常被演奏,他的學生也都和他亦師亦友般的敬佩他。在世紀之交他影響了美國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很深遠。他的"森林素描"和"印地安組曲"充分的反映了他成熟的曲風,他深信音樂的複雜是語言所無法形容的,就有評論家說到:"森林素描"裡面"成沙漠的農場"表達出了所有文字所無法表達的。麥克杜威的音樂達到了他的目標-一種同時是現實和幻想的精神語言。
 
麥克杜威的父親湯瑪士(Thomas)是一個生意人,具有蘇格蘭血統,從小被培養成為一個貴格會教徒,因此藝術天份在家中被擠壓了。他在1856年和Frances Knapp結婚,自組家庭後,在家中鼓勵藝術,麥克杜威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當麥克杜威展露出音樂才能時,便在八隨時讓他學習鋼琴,這也決定了他的未來。
 
麥克杜威自畫像(14歲時)
在德國時,有一位來自康乃狄克州新倫敦市的美國人瑪莉安.葛莉絲華德(Marian Griswold)來到歐洲想要向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舒曼學琴,但克拉拉無法教她,於是推薦給了麥克杜威,雖然麥克杜威比瑪莉安年輕四歲,他們還是相戀了,他們協議讓瑪莉安支助麥克杜威五年的時間來作曲,於是在1884年24歲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Waterford結婚。婚後她們回到德國,麥克杜威則專注在他的作曲。
 
瑪莉安將他的生活都獻給了麥克杜威並鼓勵他在很多事業上發展。麥克杜威大約是中等高度身材,有著閃耀的藍眼睛,個性羞澀對社交方面有困難。瑪莉安了解到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作曲,於是在1896年新夏布罕州彼得堡附近找到了一個叫做"Hillcrest"的農場,瑪莉安為他建造了一個音樂間,但是太吵了,於是有在森林中蓋了一棟原木屋,如此麥克杜威才能完全安祥平靜的作曲,他總是在早餐後外出去吃中餐,也是在這個原木屋作曲並渡過夏天。
 
當麥克杜威被診斷出罹患神經質方面的疾病時,瑪莉安很生氣並責備Dr. Bulter (哥大校長),加上了一次電車的車禍,他們便開始了麥克杜威部落(MacDowell Colony)的計畫,這計劃在1907年實現了,第一批藝術家在那裡度過了一個暑假。 在那次車禍後,身體和腦力逐漸衰退,後來甚至只剩下嬰兒般的智力,麥克杜威終於在1908年1月23日病逝於紐約,享年46歲,這個部落持續的運作以紀念他,瑪莉安一直到她去世都是這個部落不可或缺的部份。
麥克杜威18歲時在法蘭克福音樂院所攝(最左邊為麥克杜威)
麥克杜威在彼得堡的家
麥克杜威的作品
Four Little Poems, Op.32
1.The Eagle
2.The Brook
3.Moonshine
4.Winter
 
Scotch Poem
Six Idyls after Goethe, Op.28
1.In the Woods
2.Siesta
3.To the Moonlight
4.Silver Clouds
5.Flute Idyl
6.The Bluebell
 
Six Love Songs, Op.40
3.Thy Beaming Eyes
 
Six Poems after Heine, Op.31
1.From A Fisherman's Hut
2.Scotch Poem
3.From Long Ago
4.The Post Waggon
5.The Shepherd Boy
6.Monologue
 
Suite for Orchestra, Op.48 - 4.Dirge-like, mournfully
To the Moon - Moderato
Witches' Dance Op.17, No.2
Woodland Sketches, Op.51
1.To a Wild Rose
2.Will o' the Wisp
3.At an Old Trysting Place
4.In Autumn
5.From an Indian Lodge
6.To a Water Lily
7.From Uncle Remus
8.A Deserted Farm
9.By a Meadow Brook
10.Told at Suns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