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克萊斯勒Kreisler, Fritz 1875-1962 奧地利

克萊斯勒Kreisler, Fritz 1875-1962 奧地利
小提琴家兼作曲家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位名醫,也是業餘的狂熱的小提琴家,
因此小克萊斯勒四歲時在父親的教導下就開時學習小提琴。之後在奧伯(Jacques Auber)的指導下,他七歲時
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許入學 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他在那裡跟隨黑姆斯伯格
(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學習小提琴,並與布魯克納學習樂理共三年的時間。九歲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地
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師馬薩(J. L. Massart)
繼續學習小提琴。1887年與四位都較他年長十歲左右的小提琴學生同獲首獎畢業,當時他年僅12歲, 從此在琴藝上就
不曾接受其他老師的指導。
 
十三歲時 他曾經伴隨一位著名的鋼琴家羅森塔(Moriz Rosenthal)到美國旅行演奏,可是當時的焦點,顯然是在年長得多的羅森塔身上。這位稚齡的小提琴家,只被看成稱職的伴奏而已。這和 一般鋼琴只是小提琴的伴奏反其道而行。之後的十餘年間,克萊斯勒遵從父親的旨意,繼續留在維也納研習醫學,準備繼承父業,他甚至沒有繼續練琴。所幸這樣一位音樂奇才,上天是不會讓他埋沒太久的。一八九六年,他再度拾起小提琴,重新開始演奏生涯。在一八九九年,柏林愛樂的一個演奏會上,克萊斯勒應指揮尼基許(Arthur Nikisch)之邀,粉墨登場。當時在場的聽眾之一,正是易沙意 [(Eugene Ysaye) 比利時小提琴家、作曲家( 1858-1931)]。他對這位年輕的小提琴家的琴藝大為贊賞,他的音樂界的朋友,即使沒有聽過克萊斯勒的演奏,也絕對相信易沙意的鑑賞力,口碑就此傳開。
 
 接下來的數年間,克萊斯勒在音樂事業上的發展並不順利,甚至有朝醫學及美術方面發展的舉動,但在無法忘情小提琴的情況下,再度重返樂壇。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1902年他娶了Harriet Lies,Harriet Lies是美國人,她在克萊斯勒的音樂生涯上是一個最大的推手,克萊斯勒本身是個很不積極的人,個性隨合也從來不主動爭取演出機會,甚至還考慮要在樂團中當小提琴手以養家糊口,不過Harriet Lies卻是個精明能幹的女性,她積極交涉主動爭取克萊斯勒的演出機會,在他的努力經營下,將他擠身進入大牌的行列,還成了七十八轉唱片的開路先鋒,如果沒有Harriet Lies,可能也就沒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克萊斯勒。罐頭音樂(即當時的唱片業)發展也由於歌王卡羅素和他的支持,使得其他音樂家積極的跟進而蓬勃發展。
1914年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克萊斯勒返回奧國加入了陸軍,但不就就因傷退伍 而舉家遷徙美國,
原本希望繼續他的演奏事業,卻因當時反德情緒高昂,連帶影響到原是奧國人的他,他只好暫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動。戰後,在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阻撓之下,他仍然順利地重新開始了演藝事業,並且回到維也納定居。納粹統治德國時,他挺身反抗,拒絕在德國演出。德國政府為了報復,也禁止演出和販賣克萊斯勒的唱片及作品。
 
1925年,Victor唱片公司(RCA的前身)和克萊斯勒簽了一紙五年七十五萬美元的合約。這個數目 可是七十年前的幣值,計算通貨膨脹和物價,現在的價值應該超過好幾百倍了!
 
1939年移民法國,成為法國公民。二次大戰爆發,法國淪陷,他又移民到美國,多次舉辦義演,支助歐戰。
此時他已經接近七十高齡了。1941年他在紐約街頭漫步時遭 卡車撞傷而不省人事,音樂界一度認為他沒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後他就重返樂壇,演奏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且技不減當年。
 
海菲玆是被公 認的小提琴家之王,但他也承認能當得起「 最偉大的小提琴家」的稱號的是克萊斯勒,如果說他的演奏超凡入聖也不為過。 有這麼一個傳說 : 海菲玆和克萊斯勒和另外兩位小提琴 家一同搭乘火車旅行,中途有人送上一封信,信封上寫著「 致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其他兩位小提琴家都不敢接信,把它交給海菲玆,他也以為這封信一定是給他的,但為了敬老先讓克萊斯勒拆看,原來果然是給克萊斯勒的,海菲玆慶幸自己沒有造次,從此更努力練琴。 這個故事或許只是個傳聞,但它說明了克萊斯勒的地位,連海菲玆也有所不及 。
 
克萊斯勒有個著名的特性,就是他從來不練琴。除了全新的曲目他會視譜走幾遍以外,其他的曲子只有在預演時才會和伴奏商量一下詮釋。音階和琶音這些其他小提琴家的例行功課,他是絕對不做的。他的記憶力奇佳,傳說有次他到日本演奏,應邀演奏許多他多年未曾碰過的奏鳴曲,他只和伴奏每首預演一次,就全憑記憶上台,做出完美無瑕的演出。經常和他搭檔的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曾經略帶醋意地說:「他上台的機會那麼多,根本不用練琴了嘛!」
克萊斯勒夫婦
克萊斯勒大事年表
1875
2/2出生於維也納。
在父親的教導下開始學小提琴。
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向布魯克納學習音樂理論,兼學小提琴和鋼琴的演奏技巧。
舉行第一場演出,並空前地在十歲獲得第一名成績,之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
1887
自巴黎音樂院畢業,就再也沒有接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了。
1896
再度拾起小提琴,重新開始演奏生涯。
1901
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則大獲成功。
1902
娶了美國人Harriet Lies為妻。
1925
Victor唱片公司(RCA的前身)和克萊斯勒簽了一紙五年七十五萬美元的合約。
1939
移民法國成為法國公民。
1941
紐約街頭漫步時遭車撞傷而不省人事。
1947
在卡內基廳他最後一次的公演。
1950
做完最後一次廣播演出後,正式宣布退休。
1962
1/29死於紐約。
克萊斯勒的音樂
他的作品,並非全部是寫給小提琴演奏的,他還寫過兩首輕歌劇。但是,他的傳世作品, 主要是一些小提琴的獨奏小品。除了原先就掛上自己名字的小曲,如「愛之喜」、「愛之悲」、「美麗的羅莎瑪琳」、「中國花鼓」、「維也納綺想曲」之外,他早年還在他的獨奏會中,加入一些他自稱在法國南部一個修道院找到的一些巴洛克時代作曲家遺留下來的作品。1935年,紐約時報一位記者按照他 所說的作曲者,想要找出原稿卻遍尋不著。他和克萊斯勒聯絡上,經追問下,終於揭穿了這個有名的騙局:
原來這些曲子全是克萊斯勒自己仿古所創作的。他的用意,無非是在事業初期名氣還不響亮的時候,借用一些已成名,而且早已作古,死無對證的作曲家的名字,好讓節目單上的曲目看起來更吸引人一些。免得作曲者從頭到尾都是克萊斯勒,很可能便沒有人要來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提琴家,演奏自己的曲子。這些曲子如今聽來,當然很容易就可以辨認出來許多以浪漫派眼光揣測古代樂風的不合時宜手法;但是在復古、考古風尚還不興盛的二十世紀初期,連一些樂評家們都被他唬騙過去。這個不名譽的事件, 並沒有影響到克萊斯勒的名望,人們因為好奇,反而更常演奏這些曲子。除此之外,他倒是沒有寫過如協奏曲、奏鳴曲、室內樂曲等嚴肅的經典曲式。他最著名的嚴肅音樂上的貢獻,要算是譜寫給貝多芬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使用的裝飾奏 (Cadenza)了。其中貝多芬那首的裝飾奏,完成於他十九歲那年。光輝燦爛的小提琴技巧呈現,巧妙地編織在連貫貝多芬原曲旨趣的樂念之間,是除了姚阿幸寫的裝飾奏之外,至今最常被小提琴家選用的裝飾奏。
克萊斯勒的收集
萊斯勒除了演奏和錄音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嗜好。其中之一是收集,他收集的對象是書籍和小提琴。他因為自幼家教的薰陶,很喜歡閱讀和研習語文,會說流利的多種語言。在他出車禍清醒過來之後,居然只會說拉丁文和希臘文。其他的語文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恢復記憶。他經常演奏的提琴是一把十七世紀的瓜奈里琴,因為據他說這種琴可以製造出很宏亮的音響,適合在大廳中演奏。他還有許多把史特拉地瓦里和伽利諾名琴,偶而會在小型的音樂廳使用。在他退休之後,這些超過一打的傳世名琴,紛紛寶劍贈英雄,轉賣給年輕有前途的演奏家。至於他最鍾愛的瓜奈里,則於一九四九年贈送給美國國會圖書館。
克萊斯勒的作品
維也納綺想曲 (鋼琴與小提琴) - 1.Moderato
簡單的輪旋曲(取材自貝多芬的旋律)Rondino on a theme by Beethoven
前奏曲和快版(帕格尼尼曲風) 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
愛之喜
美麗的蘿絲瑪莉 Beautiful Rosemary

維也納綺想曲 Caprice Viennois

吉普塞綺想曲 Gypsy Capriccio

愛之喜 Joy of Love

宣敘調和詼諧曲小提琴獨奏

小提琴協奏曲-小步舞曲的速度
Tempo di Minuett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