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巴哈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國)

巴哈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國)
音樂之父
巴哈家族 200 年間音樂人才輩出 , 尤其以世稱大巴哈的約翰 . 薩巴斯坦最為出類拔萃 , 他不僅是巴洛克時期歐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 同時也是西洋音樂的開山鼻祖 , 故也有 " 音樂之父 " 之稱。
 
巴哈早年於穆爾豪森的聖布拉修士教堂擔任管風琴演奏者 , 1708 年到 1714 年間任職威瑪宮廷 , 擔任管風琴演奏者及宮廷樂長 , 1717 到 1723 年間再轉任安哈特的柯恩宮廷為合唱指揮及宮廷樂長 , 1723 年任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合唱樂長之後即長留斯地直到去世。
巴哈生前以管風琴的即興演奏風靡當世 , 就作曲而言 , 他的創作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意即以管風琴為主的 "威瑪時代 " , 以器樂曲和管絃樂曲為主的 " 柯恩時代 " , 以及以清唱劇及聖頌等宗教音樂為主的 " 萊比錫時代 "。
 
巴哈在樂史上雖然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 , 但是離世之後他的音樂曾一度式微 , 幸賴孟德爾頌等 19 世紀初萊比錫音樂家的大力闡揚 , 才能輝煌於今世。
巴哈一生中結過兩次婚 , 第一任妻子是他的表妹瑪麗亞 . 巴巴拉 , 瑪麗亞為巴哈生了七個孩子 , 瑪麗亞因病去世後 , 巴哈再婚 , 第二任妻子安娜為巴哈生了十三個小孩 . 巴哈的二十個孩子中 , 有十個不幸夭折 , 但有四個成為作曲家 , 他們分別是威廉 . 弗里得曼 . 巴哈;卡爾 . 菲利浦 . 艾曼紐 . 巴哈 " 別號柏林巴哈或漢堡巴哈 ";約翰 . 克里斯朵夫 . 腓得利希 . 巴哈 " 別號布克堡巴哈 " 以及約翰 . 克里斯倩 . 巴哈 " 別號米蘭巴哈或倫敦巴哈 "。
 
巴哈從沒有想過要保存自己的作品 , 而且在他在世當中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出版過 . 幸好第二任妻安娜將巴哈的作品一一騰寫留存下來 , 我們現在才有機會聽到巴哈的音樂。
 
1747 巴哈年前往柏林探視前妻之子艾曼紐時 , 受到普魯士腓德烈大帝的熱烈款待及厚賞 . 1748 年開始創造最後的傑作 " 賦格的藝術 " 後 , 本來就有問題的眼睛開始惡化 , 經過二次開刀後仍舊失明 , 於 1750 年 7 月 28 日死於腦溢血。
 
在所有的樂曲巴哈淋灕盡致發揮了他的天才 , 尤其管風琴曲 , 聖壇曲及室內樂留下了好多傑作 , 也得當時尚很幼稚的鋼琴奏法提昇到今天的水平 . 尤其在作曲方面 , 以拉摩所定的十二平均律音階為基礎創作更偉大音樂形式 , 完成了近世式複音音階的最高形式。
 
巴哈的音樂種類與數量繁多 , 共計 1080 號,第一首是第一號清唱劇,第 1080 首是賦格的藝術 . 目前所使用的巴哈作品編號為 1958 年德國音樂學者史密特 " 巴哈作品主題目錄 " 所定之 Bach - Werke - Verzeichnis " BWV " 編號。
 
其他關於巴哈的瑣事
巴哈被畫肖畫像時喜歡穿高領衫 , 免得看到自己的喉結想到被晨課唱詩班踢出來的傷心往事 。
巴哈為了趕場聽鮑克斯泰伍德的風琴演奏會而離家五百里路 , 結果花了四個月 , 因為趕不回去被老闆 fire 掉 。
巴哈脾氣不好會海k學生 , 有一個大他三歲的學生叫禿鷹巴哈 ( 無親戚關係 ) 還曾經和巴哈幹過一架 , 結果法庭判定禿鷹敗訴。 巴哈也因為體罰學生遭到申誡。
巴哈很疼老婆 , 瑪麗亞 . 巴巴拉想要學鋼琴 , 他就寫了兩冊鋼琴小曲集送給他。
巴哈也很疼小孩 , 他有一個女兒喜歡喝咖啡 , 他就寫了一首咖啡清唱劇告誡她喝咖啡過量有礙健康。
巴哈很有勞工意識 , 他在萊比錫因為不滿薪資與工時不成正比和市議會鬧翻 , 結果被判減薪。
巴哈在威瑪坐過一個月的牢 , 因為他的老闆沒有提拔他作宮廷樂長 , 使他很不爽就開始怠工而且鬧辭職 , 結果他的老闆也很不爽 , 就把他關在看守所一個月 , 理由是 " 不識抬舉 , 斗膽強求進退 " 。
巴哈曾經和人家打擂台比賽彈風琴。
巴哈的眼睛不好 , 大概是那個時候照明設備太差 , 聽說他小時候住在哥哥家時晚上都爬起來抄樂譜。
巴哈接受兩次眼科手術都失敗 , 這位英國蒙古大夫叫做約翰‧太熱 , 他不只 醫死巴哈 , 也醫死韓德爾。
巴哈在平均律鋼琴曲的序文中說這些音樂是:為了使心情愉快而寫。
巴哈說:為神的光榮而奉獻才是音樂的目的。
巴哈的偶像:鮑克斯泰伍德、庫普蘭、韋瓦第、耶和華。
 
巴哈大事年表
1685
3/21日誕生於德國中部愛賽娜哈(Eis Enach)。
1695
年10歲,父母不幸先後去世,母親於1694年先行去世。
1697
一歌對指揮發現其才能,隨介紹他到紐倫堡唱詩班工作,其實他努力學習拉丁文與研究大音樂家作品。
1700
年15歲,離家獨自生活,本想到義大利遊學但限於經濟環境,未能如願. 在隆尼堡的聖米霞爾教堂充任正式歌手。
1703
年18歲,參加威瑪一私人樂隊,擔任小提琴手,同年又轉到安斯達教堂,擔任風琴師,並發表第一首清唱劇。
1705
年20歲,因求教名風琴師 Buxtehude(巴克斯泰烏德)請假一個月到呂白克愈時未歸,而被教堂革職。
1707
年22歲,就任布拉修士教堂風琴手,此後九年沒有變更職務,並埋首寫作. 十月和堂姊瑪莉亞.巴巴拉.巴哈在安斯特達特的德海慕教堂舉行結婚(巴克斯泰烏德該年去世)。
1717
年33歲,受聘為科登里奧波德宮廷樂長,六年的時間創作了管絃樂曲與室內樂多首。
1719
在卡爾被會見布蘭登堡侯爵克里斯丁.比德威親王,他對於巴哈讚賞不已,特請巴哈寫協奏曲。
1720
愛妻瑪莉亞.巴巴拉.巴哈去世。
1721
發表十二平均律曲集,完成他的傑作"布蘭登堡協奏曲"。再娶大音樂家女兒安娜.瑪達利娜.吾爾肯女士為妻(一生為巴哈生了13個子女)。
1723
年38歲,榮獲萊比錫聖多瑪斯教堂樂長,"約翰受難曲 "在萊比錫演出。
1728
完成作品" 馬太受難曲",於4/15日首次公演。
1729
巴哈和教堂當局發生多次爭執,他對教長安斯第尤為不滿。
1732
第九個兒子約翰.克里斯多夫.費德列出生(1795年去世)。
1733
再訪德雷斯頓,把他的B小調彌撒曲獻給當地的選帝奧古斯塔,並表示原為宮廷樂隊作曲。
1734
"聖誕神劇"首次公演。
1735
年50歲,第十一個兒子約翰.克力提安出生(1783年去世)此時他已創作清唱劇達30餘部之多。
1736
出任奧古斯丁三世宮廷樂長,此期間完成神劇及彌賽亞多首。
1740
因幼年時代在月光下抄寫樂譜,傷了眼睛,又因平時營養不良,眼睛開始感覺逐漸不太清晰。
1744
完成十二平均律曲及第二部。
1749
雙目失明,該年其女依麗莎白嫁給風琴師阿特尼科。
1750
7/28日下午八時三刻,因中風不治逝世,享年65歲。
巴哈的作品
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
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 (Sonata No.1 in G-, BWV1001)
1. Adagio 2. Fugue 3. Siciliano 4. Presto
小提琴組曲第一號 (Partita No.1 in B-, BWV1002)
1.Allemanda 2.Double 3.Corrente 4.Double 5.Sarabande 6.Double 7.Tempo di Borea 8.Double
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 (Sonata No.2 in A-, BWV1003)
1.Grave 2.Fugue 3.Andante 4.Allegro
小提琴組曲第二號 (Partita No.2 in D-, BWV1004)
1.Allemande 2.Courante 3.Sarabande 4.Gigue 5.Chaconne
小提琴奏鳴曲第三號 (Sonata No.3 in C, BWV1005)
1.Adagio 2.Fugue 3.Largo 4.Allegro Assai
小提琴組曲第二號 (Partita No.3 in E, BWV1006)
1.Prelude 2.Loure 3.Gavotte en Rondeau 4.Minuet 5 .Bourrée 6.Gigue
小提琴奏鳴曲
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 (Violin Sonata No.1 in B-, BWV1014)
1.Adagio 2.Allegro 3.Andante 4.Allegro
小提琴奏鳴曲第二號 (Violin Sonata No.2 in A, BWV1015)
1.Andante con moto 2.Allegro assai 3.Andante un poco 4.Presto
小提琴奏鳴曲第三號 (Violin Sonata No.3 in E, BWV1016)
1.Adagio 2.Allegro 3.Adagio, ma non tanto 4.Allegro
小提琴奏鳴曲第四號 (Violin Sonata No.4 in C-, BWV1017)
1.Siciliano: Largo 2.Allegro 3.Adagio 4.Allegro
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 (Violin Sonata No.5 in F-, BWV1018)
1.Largo 2.Allegro 3.Adagio 4.Vivace
小提琴奏鳴曲第六號 (Violin Sonata No.6 in G, BWV1019)
1.Allegro 2.Largo 3.Solo cembalo: Allegro 4.Adagio 5.Allegro
Violin Sonata No.6 in G, BWV1019a (Alternative Movements)
1.Cantabile, ma un poco adagio 2.Adagio
小提琴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 [BWV 1041]
小提琴協奏曲第二號 [BWV 1042]
雙小提琴協奏曲 [BWV1053]
1.Allegro 2.Siciliano 3.Allegro
 
 
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第一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1 in G, BWV1007)
1.Pre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Menuet 6.Gigue
第二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2 in D-, BWV1008)
1.Pré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Menuet 6.Gigue
第三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3 in C, BWV1009)
1.Pré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Bouree 6.Gigue
第四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4 in Eb, BWV1010)
1.Pré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Bouree 6.Gigue
第五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5 in C-, BWV1011)
1.Pré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Bouree 6.Gigue
第六號大提琴組曲 (Cello Suite No.6 in D, BWV1012)
1.Prélude 2.Allemande 3.Courante 4.Sarabande 5.Bouree 6.Gigue
 
 
 
英國組曲
英國組曲 第一號 A[BWV806]
1. Prelude 2. Allemande 3. Courante I 4. Courante II 5. Double I 6. Double II 7. Sarabande
8. Bourree I 9. Bourree II 10. Gigue
英國組曲 第二號 A-[BWV807]
1. Prelude 2. Allemande 3. Courante 4. Sarabande I 5. Sarabande II 6. Bourree I 7. Bourree II 8. Gigue
英國組曲 第三號 G-[BWV808]
1. Prelude 2. Allemande 3. Courante 4. Sarabande 5. Sarabande 6. Gavotte I 7. Gavotte II 8. Gigue
英國組曲 第四號 F[BWV809]
English Suit No.4 in F
英國組曲 第五號 E-[BWV810]
Gavotte And Musette
法國組曲
第一號 French Suite No.1 in D- [BWV812]
1.Allemande 2.Courante
第二號 French Suite No.2 in C- [BWV813]
1.Allemande 2.Courante 3.Sarabande 4.Air 5a.Minuet 1 5b.Minuet 2 5c.Minuet 1 D.C. 6.Gigue第三號 French Suite No.3 in B- [BWV814]
Gigue第四號 French Suite No.4 in Eb [BWV815]第五號 French Suite No.5 in G [BWV816]
1.Allemande 2.Courante 3.Sarabande 4.Gavotte 5.Bourrée 6.Loure 7.Gigue第六號 French Suite No.6 in E [BWV817]
管風琴觸技曲與賦格
Toccata [BWV538]
Fugue [BWV538]
Toccata in F [BWV540]
Toccata and Fugue in D [BWV565]
Toccata and Fugue for Organ in D [BWV565
其他
Prelude and Fughetta in G, BWV902a
Prelude and Fughetta in G, BWV902
 
郭德堡變奏曲
巴哈晚年所創作的「郭德堡變奏曲」,是音樂史上最具規模的變奏曲之一。郭德堡是巴哈的學生,當時,郭德堡受雇於一位俄國伯爵,因為伯爵經常失眠,所以郭德堡常在伯爵入睡前彈琴來幫助他入睡,後來伯爵委託巴哈創作一首能讓他安眠的曲子,樂曲完成後並交由郭德堡演奏;於是後人就將這首曲子稱做「郭德堡變奏曲」,據說伯爵對這首曲子的「效果」相當滿意。
這首變奏曲共有三十段十分動聽的變奏,有的輕快活潑,有的寧靜安詳;布拉姆斯曾在母親去世前一邊流淚一邊彈奏這首曲子,他說:「這真是首神奇的曲子,能夠撫慰所有憂傷的心靈。」至於聽了是否真的幫助睡眠?你只有聽過才會知道! (資料來源:http://www.e-classical.com.tw/epaper.cfm?id=27)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Aria
Var.1
Var.2
Var.3 - Canone all'unisono
Var.4
Var.5
Var.6 - Canone alla seconda
Var.7
Var.8
Var.9 - Canone alla terza
Var.10
Var.11
Var.12 - Canone alla quarta in moto contrario
Var.13
Var.14
Var.15 - Canone alla quinta in moto contrario
Var.16
Var.17
Var.18 - Canone alla sesta
Var.19
Var.20
Var.21 - Canone alla settima
Var.22
Var.23
Var.24 - Canone all'ottava
Var.25
Var.26
Var.27 - Canone alla nona
Var.28
Var.29
Var.30 - Quodlibet
Aria da capo
 
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哈於1717年至1723年間,在柯登擔任雷奧博公爵的樂長之職,此時期是巴哈創作的巔峰,許多優秀的器樂曲都於此時完成。 1718年,公爵到卡爾斯巴特溫泉旅行的時候,帶了巴哈、五名樂師、以及一架大鍵琴一同前往,旅途中,曾在布蘭登堡會見克里斯坦.路德威侯爵。侯爵非常欣賞巴哈的才華,特別囑命他寫作數首協奏曲,此後兩年的時光中,巴哈陸續創作了這六首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的侯爵,後世就將這些作品稱作「布蘭登堡協奏曲」,作品編號為BWV 1046-51。「布蘭登堡協奏曲」共有六首, 每一首的樂器編制以及樂章的安排都不同: 第一號: F大調,主奏群為法國號與雙簧管。 BWV 1046
1.Allegro 2.Adagio 3.Allegro 4.Menuetto 第二號: F大調,主奏者為小號、長笛、雙簧管與小提琴。BWV 1047
1.Allegro moderato 2.Andante 3.Allegro assai 第三號: G大調,採合奏形式的協奏曲。 BWV 1048
1. Allegro moderato 2. Adagio 全曲第四號: G大調,主奏為小提琴及直笛。 BWV 1049
1. Allegro 2. Andante 3. Presto 第五號: D大調,主奏為長笛、小提琴及大鍵琴。 BWV 1050
1. Allegro 2. Affettuoso 3. Allegro 第六號: 降B大調,採合奏形式。BWV 1051
1. Allegro 2. Adagio ma non tanto 3. Allegro 巴哈集合了當時所有可能的樂器編制,並運用了巧妙的樂念,學者認為是巴赫同類作品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傑作.
 
管絃樂
管弦樂「組曲」第一號 C大調 (Orchestral Suite No.1 in C major BWV-1066)
柯恩時代的作品 , 由雙簧管2、低音管1、小提琴2、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大鍵琴各1的組成 . 全曲分為7個樂章、以弦樂四重奏和雙簧管的合奏為主體 . 當時稱為序曲、具有可以說是今天的交響曲的母體。
1.Ouverture 2.Courante 3.Gavotte I, II 4.Forlane 5.Menuet I, II 6.Bourrée I and II 7.Passepied I and II
管弦樂「組曲」第二號 b小調 (Orchestral Suite No.2 in B minor BWV-1067)
此曲是在1717-23 年、柯恩時代的作品,就是巴哈創造了器樂曲、協奏曲、奏鳴曲等許多傑作的時期的作品 . 以橫笛為主、由弦樂器伴奏 . 1=緩慢如前奏曲、2=快板、3=如舞曲的輕輕插入曲 . 這種形在巴哈之前巳有、但巴哈再加了一連串的小曲、附上表題「組曲」。
1.Ouverture 2.Rondeau 3.Sarabande 4.Bourrée I, II 5.Polonaise 6.Menuet 7.Badinerie
管弦樂「組曲」第三號 D大調 (Orchestral SuiteNo.3 in D major BWV-1068)
此組曲使用雙簧管、小號、鼓以及通常的弦樂器,曲調虔誠莊嚴、是巴哈的組曲中最有名的一首,尤其當中的所謂「G弦上的詠嘆調」被改編小提琴獨奏曲、是一首萬人共賞的名曲,此小提琴獨奏是只用G弦(最低音的弦)演奏 , 會使聽者如進幽玄之鄉。
1.Ouverture 2.Air 3.Gavotte I, II 4.Bourrée 5.Gigue
管弦樂「組曲」第四號 D大調 (Orchestral Suite No.4 in D major BWV-1069)
創作的年份不詳、可能是柯恩或萊比鍚時代. 很像是巴哈對器樂曲興趣濃時期的作品、在技巧及內容方面都非常充實所用樂器為小號3、雙簧管3、小提琴2、中提琴1、以及數支低音(大鍵琴或風琴),曲子分為三群競相演奏, 其序曲再用於110號的觸技曲。
1.Ouverture 2.Bourrée I, II 3.Gavotte 4.Menuet I, II 5.Réjouissance
序曲組曲 (Ouverture (Suite) in G-, BWV1070)
1.Larghetto 2.Torneo 3.Aria 4.Menuet and Trio 5.Capriccio
 
聖母讚主曲 Magnificat in D, BWV243
全曲 舒曼曾說過:“巴哈對音樂方面的貢獻,正如創教者於宗教一樣。”巴哈的音樂有如兩面鏡子,一面反映了音樂到巴哈時代的發展和人類已在音樂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巴哈使這些成就達到了頂峰;另一方面反映出音樂將要發展的前景。巴哈所用的技巧、佈局和方法,使後來的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等人,得以開拓了新的音樂視野與境界。這首《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 in D, BWV243)是巴哈的後期作品,在巴哈所創作的少數以拉丁文為詞的樂曲中,此曲和《B小調彌撒》一樣偉大,直到今日仍被視為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作品。
 
《聖母讚主曲》是巴哈1723年在萊比錫為聖誕節前後所舉行的晚禱會所寫(在晚禱會時,演唱完《聖母讚主曲》,牧師進行講道)。當時教堂安排在晚禱時唱《聖母讚主曲》的時間並不長,不得超過半小時,因此巴 哈譜寫此曲演唱的時間,也不超過半小時,但這仍然是一首極美而快樂的樂曲。
此曲需要五位獨唱者,五個聲部的合唱和樂隊的編制,特別是巴哈又另加了三支小號來加重這種快樂的情緒,並伴有兩支長笛,兩支雙簧管,弦樂及含鍵盤樂器的數字低音來為這首五聲部合唱伴奏。在第一、第七及第十二段的合唱中,巴哈用了如此的樂隊編製及五聲部合唱,但第十二段“榮耀歸於至高的上帝”合唱中,合唱部分的比重更強一些。
 
1.Magnificat anima mea
第一段合唱“我的靈魂頌揚上主”,貫穿這樂曲的情緒是快樂,充滿信心。
2.Et exultavit
第二段女低音獨唱“我的心靈歡躍於我的救主、天主”,只用了弦樂伴奏,仍然表現出瑪麗亞的快樂和沐浴陽光之下的心情。
3.Quia respexit, 4.Omnes gnerationes
第三段女高音I獨唱“因為祂垂顧了祂卑微的使女”只用柔聲雙簧管及數字低音伴奏,巴哈在開始的伴奏中以一個下降的旋律來表達“卑微”之意,而在女高音開始獨唱處,巴 哈使用了他那著名的“聖母瑪麗亞旋律”。
第四段的合唱“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則緊接第三段女高音獨唱之後,各聲部的主題互相追逐,形成賦格型式。
5.Quia fecit mihi magna
第五段的男低音獨唱:“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巴 哈以男低音雄偉的聲音來表達“成就了大事”,而且全段的伴奏只是一聲部的數字低音,實際上是男低音與數字低音的二重奏。
6.Et misericordia
第六段女低音與男高音的二重唱:“祂憐憫敬畏他的人”的伴奏,從始至終是以加了弱音器的弦樂和兩個聲部的長笛作為伴奏用以表達“敬畏上帝”。
7.Fecit potentiam
第七段合唱:“祂用膀臂施展大能”是以雄壯的合唱來表達的,而樂隊中巴 哈加了小號以增強其雄偉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樂曲數字低音的伴奏和第六段一樣都以兩種固定音型貫穿全部兩曲,特別是第七段的固定音型的數字低音,更加強了“祂用膀臂”的情緒,只是結尾的末七小節,巴 哈是以眾讚歌形式來結束此段樂曲。
8.Desposuit potentes
第八段男高音獨唱“祂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赫使用了三個旋律:一個自高而低的小調旋律,表示“叫有權柄的失位”,一個短促的小調音型式的旋律則表示“權柄的丟失”,另一個由下而上的快速旋律則表示“叫卑賤的升高”。
9.Esurientes implevit
第九段女低音獨唱“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哈也用了兩個旋律:一個上行快樂的旋律,好像帶有光明的微笑,表示“飢餓的得飽美食”;一個短促下行的旋律表示“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再伴以長笛和從頭至尾撥弦的數字低音。
10.Suscepit Israel
第十段兩個女高音和一個女低音的三重唱中包含著兩個《眾讚歌》,一個是“祂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以女聲三重唱唱此曲調,另一首眾讚歌:“我的心尊主為大”則由柔音雙簧管以“助奏”的形式在那一首《眾讚歌》旋律之上奏出,從開始直到曲終,只有巴哈能如此地應用兩首不同《眾讚歌》在一個曲中,而且起了如此愉快的情調,伴奏是低音管及弦樂的數字低音。
11.Sicut locutus est
第十一段又是五部合唱:“正如祂曾應許我們的先祖,永遠眷顧亞伯拉罕和他的家族”是以賦格的形式寫的,五個聲部合唱的伴奏,只有數字低音。
12.Gloria Patris
第十二段雄壯和有力度的合唱“光榮頌和阿們”酷似一首韋瓦第的協奏曲並加了許多裝飾音,使之更有吸引力,在樂曲的後半部我們又聽到了第一段合唱曲中的歡樂氣氛,最後以合唱“阿們”結束全曲。
巴哈《聖母讚主曲》是以《新約聖經》之《路加福音》第一章46-55節拉丁文為詞而譜寫的,這段《聖經》記載著耶穌的母親瑪麗亞,聽見天使向她說,她將被聖靈感孕,生一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後,就唱起了這首歌。
 
聖馬太受難曲 BWV-244
《聖馬太受難曲》取自新約聖經中的「馬太福音」,情節講述的是耶穌從誕生到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再到復活的一生經歷,而巴哈則將作品的重點放在耶穌受苦的那一段歷程。在巴哈的五齣受難曲之中,《聖馬太受難曲》最能展現出巴哈音樂即深刻且廣博的特質,在萊比錫教堂工作的巴哈,1729年為了工作所需,寫出此首偉大的樂曲供節日呈唱,這是一首需要四個小時來演奏的大曲子,還必需動用兩組合唱團與兩組樂隊。初演之後,巴哈還時時動筆修改,後來在萊比錫又上演好幾次,這在當時是非常少有的情形。至今則是音樂會演出的重要曲目。
Inallen meinen Taten
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Herzliebester Jesu, was hast du verbrochen
O Haupt voll Blut und Wunden
Was mein Gott will, das g'schen allzeit
Nun ruhen alle Walder
In dich hab ich gehoffet, Herr
Werde munter, mein Gemute
聖約翰受難曲 BWV-245
《聖約翰受難曲》主要圍繞著十字架事件,描述群眾參與的景像,由傳道者演唱取自聖經的歌詞,而在中間穿插了多段由合唱團和獨唱者演唱的歌唱,由合唱團生動地扮演士兵、大祭司和猶太群眾,巴哈為這些合唱段落所創作的旋律相當優美,寫景部分極有歌劇味道,氣氛熱烈,而除了用上「約翰福音」的詞句外,也插入了一些「馬太福音」的歌詞。不用說,此曲當然在宗教儀式中採用,它曾在1724年的受難日星期五於萊比錫的尼古拉教堂的午後禮拜當中進行首演,不過巴哈之後的每次演出此曲時都有做相當程度的修改,其中各段的合唱部分在整個作品的龐大結構當中還有特殊的連環作用。拿《聖馬太受難曲》相比,《聖約翰受難曲》的音樂顯得富戲劇性生動。
Vater unser im Himmelreich
Herzliebester Jesu, was hast du verbrochen
Nun ruhen alle Walder
Christus, der uns selig macht
Jesu Leiden, Pein ind Tod
Herzlich lieb hab ich dich, o Herr
Valet will ich dir geben
Herzliebester Jesu, was hast du verbrochen
Christus, der uns selig macht
Mach's mit mir, Gott, nach deiner Gu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