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蒙台威爾第

蒙台威爾第Monteverdi, Claudio 1567 - 1643 義大利
蒙台威爾第 l567年5月15日生於克雷蒙納,為家中長子,一個位於義大利北部波河沿岸,以製造小提琴著稱的小城。父親寶達沙(Baldassarre Monteverd)是一位化學家,後來受訓成為合格外科醫師,但一生不善理財。蒙台威爾第幼年喪母,父親再娶。不幸第二任妻子也早逝,當蒙台威爾第年僅15歲時,父親已經娶第三任妻子。由於克雷蒙納擁有優良的音樂傳統,蒙台威爾第從小即耳濡目染,並大約於1576年加入克雷蒙納大教堂的樂隊,並極可能在此接受小學教育,就在這個年紀,蒙台威爾第在擔任克雷蒙納大教堂樂長的老師影響下,出版他最早的作品 :《神怪小曲集》,後來寫過一些牧歌,並以演奏提琴為生。以一個作曲家和牧歌創作者而言,當時他還算小有名氣。
 
1582年,年僅十五歲的蒙台威爾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四聲部聖樂曲」,在作品中已可看見蒙台威爾第對音樂的領悟力與天賦。1589年,蒙台威爾第前往倫巴底市,並結識了米蘭參議院主席里卡笛(Giacomo Riccardi),原先希望藉此機會能夠遞補米蘭教堂樂團指揮的空缺,但最後仍未能如願。次年,蒙台威爾第前往曼圖亞(Mantua)尋找工作職位,由於當時的文森佐.貢札哥公爵喜好藝術,並且大力推廣,使的蒙台威爾第能在此發揮長才。1595年,蒙台威爾第隨公爵出征,這段旅程中蒙台威爾第大開眼界,增長許多見聞,同年,回到曼圖亞後不久,宮廷樂團指揮去世,蒙台威爾第原先寄望可以因此當上指揮一職,然而他再度獲得失望的結果。
 
1590年受聘進入曼圖亞公爵府中工作,首先擔任提琴手,1602年起擔任唱詩班指揮。這一段時間蒙台威爾第過著愜意、充實的生活,除了創作了許多教堂音樂,並且在公爵的贊助下出版自己的作品。公爵非常欣賞他的才華,還允許他自由自在地寫自己喜歡的音樂:歌劇。 1599年五月,蒙台威爾第與克勞蒂亞.卡塔尼奧在曼圖亞舉行婚禮,然而婚後不久,蒙台威爾第再度與公爵外出旅行。在這段旅程中,蒙台威爾第一路上雖然身體不適,然而他在旅程中獲得複音音樂的重大啟示,算是滿載而歸。回到曼圖亞後,蒙台威爾第的生命開始有了轉機,1601年,蒙台威爾第的長子誕生,更獲得宮廷樂長的職位,可謂雙喜臨門。
 
好景不常,蒙台威爾第四十多歲時連遭不幸。1607年,與他感情甚篤的妻子去世,讓他精神大受打擊,不得不修養數年;而後賞識他的文森佐公爵猝然逝世,並由其子法蘭西斯科(Francesco)繼位公爵,他在1612將蒙台威爾解僱,只好傷心的回到克雷蒙納。他失業了一年,這一年中他與雙親同住,還遭受祝融之災,將他十二部歌劇的樂譜全部燒毀。1613年蒙台威爾第到了威尼斯,正當蒙台威爾第正在猶豫的當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樂團的指揮去世,蒙台威爾第受召前往,在接受試聽演出後,隨即被授與樂團指揮一職,蒙台威爾第在威尼斯終於發現自己的價值,並獲得肯定。其後蒙台威爾第在威尼斯定居,不僅享有豐厚的待遇,亦受到宮廷的重視,並在此完成了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擔任這個職位直到去世。
 1643年,蒙台威爾第於威尼斯與世長辭。隨著巴洛克時期的來臨,蒙台威爾第的音樂很快的消逝於巴洛克音樂中,甚至遭世人遺忘。直至三百年後的近數十年,才再度為後世所發掘。蒙台威爾第大事年表
1567
5月15日誕生於義大利格里摩納。
1582
作品首次出版,母親病逝。
1587
首批歌曲出版。
1592
前往曼特瓦擔任宮廷樂師。
1595
隨同曼特瓦大公赴匈牙利作軍事遠征。
1599
與曼特瓦宮廷歌手克勞蒂亞.卡塔尼奧結婚。
1602
就任曼特瓦樂長。
1607
首齣歌劇《奧菲歐》在曼特瓦演出;妻子病逝。
1612
遭新任曼特瓦大公解聘。
1613
被派任為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樂長。
1632
成為神父。
1637
威尼斯首座歌劇院開幕。
1642
歌劇《波碧亞的加冕》在威尼斯首演。
1643
於威尼斯與世長辭。
蒙台威爾第的音樂
蒙台威爾第對於音樂史最大的貢獻在於他的歌劇創作。終其一生蒙台威爾第總共創作了十八部歌劇,至今僅三部作品完整的保留下來,流傳後世,分別是:《奧菲歐》、《烏利塞還鄉》與《波佩阿的加冕》。在他的歌劇作品中,宣敘調不在只是頌讀語言的形式,而變成了動人的音樂。此外,他擴展歌劇的題材,他最後一部歌劇《波佩阿的加冕》首次採用歷史題材,而非神話故事。蒙台威爾第還創造了喜劇角色,以調劑歌劇的嚴肅氣氛。而隨著嚴肅與戲謔畫面的交替出現,音樂適時的表現出劇中人物的感情。目前《奧菲歐》與《波佩阿的加冕》這兩部作品還是歐洲各歌劇院的熱門戲碼。
 
蒙台威爾第是巴洛克時期很重要也很有貢獻的義大利音樂家,有些人稱蒙台威爾第是現代歌劇之父,因為他將當時尚未成熟的歌劇形式,提升到應有的藝術形式 ,他所開創的新風格極富影響力,在多年後仍廣受大眾歡迎。
 
蒙台威爾第不但建構了音樂戲劇的基礎,而且作曲方式在當時堪稱大膽創新,其一生中創作了許多牧歌曲集,奠定了他牧歌大師的地位,而他寫作的歌劇更可謂巴洛克時期義大利最豐富的音樂資源,亦是歌劇史上無庸置疑的先驅。蒙台威爾第稱之巴洛克音樂的墊基者而當之無愧,著有牧歌曲集八冊等多部歌曲集,「波浪的絮語」、「亞麗安娜的悲嘆」等眾多牧歌,歌劇「奧菲歐」、「波佩亞的加冕」等眾多音樂遺世。
蒙台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 L'Orfeo
 
蒙台威爾第是一位複音音樂出身的作曲家,在他擔任曼都瓦Gonzaga宮廷樂長的初期,他曾創作了一系列複音音樂的合唱曲,然而在他1607年受Gonzaga之託所寫下的歌劇"奧菲歐",卻讓他一躍成為巴洛克歌劇的代表作曲家。
 
在這部空前的歌劇"奧菲歐"中,蒙台威爾第不僅採用了佛羅倫斯同好會對音樂劇所期許的新理念、新手法,更對歌劇戲劇性的音樂表現有了新的探索。首先,他讓管弦樂成為歌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發揮了器樂伴奏的特殊功能,用以營造出戲劇的效果。此外,蒙台威爾第也開創了"主導動機"的觀念,他賦予了某些樂器在劇中的象徵意義,例如當我們聽到豎琴的聲音時,我們便知奧菲歐來了(或是劇情重心轉向奧菲歐)。在整個歌劇的進行中,蒙台威爾第亦採用了具獨立意義的管弦樂曲,如toccata、sinfonia、ritornello 、moresca...來連接全劇,管弦樂也因而更能烘托出整體的戲劇效果。
 
在歌唱方面,蒙台威爾第成功的表現了朗誦調的歌唱性與詠嘆調所要抒發的內心情感,像是他以不和協的聲響來表達痛苦的情緒,目的無非是要清楚地將歌詞所要表達的意思呈現於音樂中!另外,演唱時歌詞的清晰度也列入了作曲時的考量中,所以無論是獨唱、重唱、或是合唱,蒙台威爾第多採以主音音樂而輔以對位手法,這亦為複音音樂時期跨入新時期的特徵。
 
"奧菲歐"的題材是來自古希臘的傳說,主要敘述剛新婚的奧菲歐(半人半神的音樂家)馬上便失去了其愛人幽莉蒂彩,奧菲歐懷著悲傷到陰界去請求釋放幽莉蒂彩,他的真情感動了陰界之后,也讓陰界之王同意如果奧菲歐在踏出陰界之前能耐住性子不回頭看幽莉蒂彩,便放了幽莉蒂彩回到人間。可惜奧菲歐說服了陰界之王在先,卻毀在自己的手中---他在回到人間之前忍不住回了頭,而一切終於無法挽回。原來的神話故事到此結束,但蒙台威爾第為了以喜劇收場,最後又加了一幕,讓太陽神阿波羅下凡來將奧菲歐接回天堂中。
 
序幕
在一段簡短序曲(Sinfonia)之後,音樂之神首先登場,她向眾人宣佈:今天要為各位介紹一部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這是有關奧菲歐與尤莉迪絲之間的愛情傳奇。
第一幕 田園中
牧羊人與森林裡的精靈仙子們群聚一堂,為即將新婚的奧菲歐與尤莉迪絲歌頌歡呼;奧菲歐頌讚尤莉迪絲是來自天堂的玫瑰、人間的光明,她是造物者的傑作,而尤莉迪絲則滿心歡喜地回應奧菲歐,沒有什麼比現在更教人幸福、快樂的事了。
 
第二幕 田園中
正當奧菲歐與牧羊人齊聚歡慶的時候,一位女使者(尤莉迪絲的友人)前來稟報不幸的消息:尤莉迪絲遭毒蛇咬中,傷重不治。眾人齊為奧菲歐悲嘆,而奧菲歐則決定,要一闖地府,救回愛妻。
第三幕 地獄冥河畔
奧菲歐在希望之神的陪伴下,來到通往地獄的冥河畔,但「地獄之王」普魯托規定:任何「希望」是不得進入地府的,希望之神只好就此打住,不能再送奧菲歐一程了,而冥河船夫也不願渡奧菲歐過河,因為活人是不能進入地獄裡的,況且奧菲歐又身懷「希望」;而奧菲歐不甘罷休,他以歌聲征服了船夫,在船夫不自覺入睡之際,順利進入地府。
 
第四幕 地獄
「地獄之神」普魯托之妻眼見奧菲歐一片真心,深受感動,遂主動代奧菲歐向丈夫求情,能夠網開一面,讓尤莉迪絲隨奧菲歐重返人間;普魯托雖然答應妻子請求,但卻立下了一項嚴格條件:在離開地獄之前,奧菲歐絕不可回頭張望尤莉迪絲任何一眼,否則尤莉迪絲將再度死去。而在返回人間途中,奧菲歐思妻心切,又擔心尤莉迪絲未能趕上步伐,禁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此時地獄精靈冷酷地宣告:由於奧菲歐未能遵守約定,所以精靈們要將尤莉迪絲帶回地府中,夫妻二人永無再見之日。
第五幕 田園中
奧菲歐終於回到人間,但卻不住自責一時的衝動,導致悲劇的再度發生。此時奧菲歐之父─阿波羅─由天而降,他要奧菲歐忘記悲傷,和他一同回到天上,「因為在陽光與繁星之間,還有機會可以見到尤莉迪絲的倩影」。於是在牧羊人與森林精靈仙子的祝福下,奧菲歐隨阿波羅緩緩昇天。
蒙台威爾第的作品
 
Altri canti d'amor
Adoramus a 6 voci
Cantate Domino
Christe adoramus te
Ecco mormorar l'onde - Madrigale
Lamento della Ninfa. Non havea Febo ancora, lamento, si tra sdegnosi pianti.
Il Libro VII de' Madrigali - Vorrei baciarti
Sì ch'io vorrei morire
Vespro della beata Vergine - Domine ad adiuvandum
Zefiro Torna e'Bel Tempo Rimena
Zefiro Torna (Ciaconna published 1632)
Canzonetta
The Coronation of Poppea
Sinfonia (Ritornel)
III.Duet Poppea, Nerone: Pur Ti Miro, Pur Ti Godo
Ritornello
L'Orfeo
Chorus: Lasciate i Monti
Chorus: Vieni Imeneo
21 Canzonets in 3 parts Instrumental musics
1 [0:25]; 2 [0:29]; 3 [0:43]; 4 [0:48]; 5 [0:37]; 6 [0:34]; 7 [0:50];
8 [0:51]; 9 [0:45]; 10 [0:43]; 11 [0:27]; 12 [0:37]; 13 [0:37]; 14 [0:54];
15 [0:45]; 16 [0:37]; 17 [0:59]; 18 [0:42]; 19 [0:49]; 20 [0:48]; 21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