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德國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德國
巴哈音樂喚起者
平常我們常常聽到的都是音樂家一生貧窮,不過這絕對跟孟德爾頌扯不上關係。他的名字 Felix 就是幸福、快樂的意思,或許這個名字也的確為他帶來許多好運! 1809 年 2 月 3 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父親是位銀行家,母親的家境也非常優渥,彈得一手好鋼琴並精通四國語言。由於這樣的家庭,孟德爾頌自幼便學習音樂,且專心的以音樂為職業,為初期浪漫派的音樂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功勞。三歲時,全家遷居柏林,他便在這裡長大。
 
孟德爾頌自小便顯露出音樂才華。9 歲第一次公演,11 歲開始作曲。不過,真的很少人能有這樣的幸運,因為他們家還聘有一個私人的管弦樂團,也之所以他能隨時聽到他自己早期作品的演出,而且還是有職業水準的呢!
孟德爾頌除了音樂作品上的貢獻外,還有幾件值得提及的事:1829 年他不顧當時音樂權威的反對,親自指揮演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這是巴哈死後 79 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因為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注意巴哈,巴哈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1835 孟德爾頌 27 歲時接受萊比錫大學贈送的名譽博士學位並擔任管弦樂團指揮。翌年與賽希兒 . 蘇菲 . 強魯諾結婚,育有子女五名,家庭美滿又有崇高的社會地位。34 歲時與舒曼合作創辦了萊比鍚音樂學校,孟德爾頌為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後來成為歐洲重要的音樂學校之一。
 
孟德爾頌的容貌端莊高雅而有貴族的氣派,他的興趣與嗜好也屬於較高級的。由於一生充滿了光榮與幸福,因此音樂也都是高雅、嚴謹、明晰、邏輯、安適、自在、保守、謹慎、愉快的旋律。孟德爾頌一生平坦順利,連死時都是平靜的去世,沒有任何痛苦。他僅僅遭遇到的一次打擊是在他死後的事,因為他的祖先是猶太人,納粹政府禁止他的作品公演,紀念碑也被破壞。
 
孟德爾頌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身兼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教師、行政人員等多重身份,還有銀行家後裔的背景,使得孟德爾頌有足夠的財力周遊歐洲各國,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旅行家。
 
就後世的眼光來看,孟德爾頌的作品稱不上有個性,但是孟德爾頌在世的時候就被推舉為大師,舒曼 、白遼士、李斯特等浪漫派的健將均給予孟德爾頌的作品極高的評價,這應該是因為孟德爾頌的音樂技法確實是高人一等、完美無瑕所致。另外,孟德爾頌創辦了萊比錫音樂院,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奠定基礎,把萊比錫塑造為當時德國的音樂之都,功不可沒。 再就孟德爾頌對現代音樂文化的影響來論述,孟德爾頌可說是一位革新者,因為他將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演奏曲目更換成以莫札特貝多芬海頓巴哈韓德爾為主的內容,並且介紹了史博、羅西尼李斯特蕭邦舒曼舒伯特 等人的音樂,這些曲目幾乎也是現代音樂會曲目的主體,由此可見孟德爾頌的眼光遠大。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指揮棒是由孟德爾頌創造出來的,他可以說是第一個能夠符合現代指揮家定義的指揮家。
 
孟德爾頌著名的作品包括:樂劇「仲夏夜之夢」、神劇「以利亞」、「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 交響曲、「義大利」( Italian ) 交響曲、「蘇格蘭」( Scottish ) 交響曲、「芬加爾山洞」序曲、C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多首「無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 ) 等。 我們可以由下列幾句話刻畫出孟德爾頌的形象:中產階級品味的象徵音樂會的革新者音樂的旅行家孟德爾頌的結婚進行曲孟德爾頌的音樂特性孟德爾頌的指揮棒

1809
二月三日生於德國漢寶,祖父摩西.孟德爾頌原是猶太著名的富翁也是當時的大哲學家
1816
七歲開始和姊姊芳尼學習鋼琴。訪問巴黎並跟馬利亞比高學習鋼琴。
1818
九歲, 已能開始公開參加演奏會。
1821
12歲, 開始能創作交響曲和小歌劇, 當時被譽為十九世紀的莫札特。 訪問詩聖歌德, 歌德已73歲, 特別喜歡接待他。 當時又認識大音樂家韋伯
1824
2/3日, 滿15歲即完成三幕歌劇[兩個尼芳]。
1825
八月完成二幕喜劇[卡馬霍的婚禮]。 訪問巴黎,向愷魯碧尼領教。
1826
17歲, 讀沙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非常感動, 隨創作至今仍不朽[仲夏夜之夢]序曲。
1827
完成第一個重要作品, C小調交響曲。 喜歌劇[卡馬超之婚禮]公演。 進入柏林大學研究歷史與哲學, 這時已經舉世聞名。
1828
19歲, 正式進入(柏林音樂學校), 再少年學生時代, 共創作有四十四卷之多。完成D大調[平靜的海洋與幸運的航行]。
1829
應邀訪問美洲各地, 並親自指揮她的名曲[仲夏夜之夢]序曲及C小調交響曲, 結果大手歡迎。第一次訪問英國。
1830
赴威尼斯, 羅馬, 米蘭, 梵蒂岡等地旅行, 獲得極大成功。
1831
轉赴巴黎, 創作甚多, 如[雅凡馬利亞], [洋琴司伴奏]及[華爾布爾基之夜]等。
1832
夏天創立民族劇場。 在巴黎認識蕭邦。 第二次訪問英國, 完成B小調隨想曲。
1833
擔任杜塞多的樂長。 完成[義大利交響曲], 第三,四次訪英。
1835
11/19日,父親去世。 八月擔任萊比錫(布店大廈)樂隊指揮。
1836
完成清唱劇[聖保羅]。 會見華格纳, 5/22日, 指揮[聖保羅]。 三月獲萊比錫大學特贈的哲學博士學位。
1837
春天與賽西爾結婚時, 年29歲, 賽西爾年19歲。 翌年長子出生。
1838
完成三首 弦樂四重奏(D大調, F小調, 降E大調)。降B大調大提琴奏鳴曲。B小調鋼琴小夜曲等作品。
1839
完成魯亦布拉斯序曲。第一號D小調鋼琴三重奏。
1840
完成有名的複音音樂[讚美歌]。 9/23日在伯朗漢音樂節目中演唱。
1841
接受政府任命為[柏林樂長]並完成[安第高]D大調進行曲。
1842
完成A小調交響曲, 並獻給維多利亞女王。
1843
4/3日, 萊比錫音樂院開學, 10/2日[仲夏夜之夢]的劇樂連同他15年前所做的同名序曲, 一並派波茲坦公演。
1844
忙於作曲, 訪問倫敦, 並五次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完成六年以前即著手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12月從柏林遷往法蘭克福養病。
1845
9月, 恢復在萊比錫(布店大廈)的指揮工作, 並在萊比錫音樂院任教。
1846
完成經過八年心血的神劇[以利亞], 並於伯明罕初演, 受到熱烈歡迎和讚賞。
1847
姊姊芳尼去世, 接獲訃聞, 悲傷哀痛中,身心遭受莫大創傷, 赴瑞士養病, 未見起色。
9月回萊比錫, 精神一蹶不振, 直到11/4日晚上九點24分, 因腦沖血去世。
作品
鋼琴
無言歌
30-6 威尼斯船歌
62-6 春之歌
67-4 紡織歌
 
弦樂
弦樂八重奏 ( Octot in E flat,Op.20 )
 
Op. 20
管絃樂
小提協奏曲 (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p.64 )
1. 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2. mov
3. mov
Op. 64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1822)
 
樂劇 - 仲夏夜之夢 (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交響曲第三號 - 蘇格蘭 ( Symphony No.3 in a min,Op.56 )
Op. 56
交響曲第四號 - 義大利 ( Symphony No.4 in A,Op.90 )
Op. 90
聖曲 - 以利亞 (Elijah ((Oratorio)), OP.70)
Op. 70
芬加爾洞序曲 Die Hebriden ("Fingal's Cave"), Op.26 (overture)
Op. 26

沒有留言: